2024年本科招生宣传资料

作者:段述明

点击:

日期:2024-05-22

  

一、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系1944年建校初期设立的枪械专业,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2020年,学校工程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该学科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经过几代机械人的不懈奋斗,今天的机械工程学院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办学风格。学院秉承“明德笃行,自强日新”的优良校训及“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重理工精神,坚持“博学创新、知行合一”的学院文化,以创新、发展为主题,立德树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教职工141人,其中博士和高级职称占比超过80%,汇聚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两江学者、重庆英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等一批知名教授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研究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5个、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

人才培养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机械、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机械工程是重庆市“一流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是重庆市“重点学科”。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制造工程4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通过2022年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学校首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为新工科专业。学院牵头申报建设的重庆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是重庆市首批四个示范性未来技术学院之一。学生荣获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项300余项;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25%。

科学研究

学院瞄准国家与地方重大需求,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解决高端装备“卡脖子”问题。提出原创时栅位移测量理论与技术;纳米时栅位移传感器达国际领先水平,作为重点展项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报道为“中国精度”,并亮相国家“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2023年获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军民融合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提出复杂曲面零件数字化制造方法,合作研制出国际首台七轴联动智能磨削中心,显著提升四/五代战机发动机叶片加工质量。

近5年,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科工委等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及横向项目,获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际发明专利1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20余项。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主办和协办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10余次。

拥有“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端装备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时栅传感及先进检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学科平台。

二、专业介绍

2024年机械工程学院本科招生专业

专业名称

科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理工类

机械电子工程

理工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理工类

智能制造工程

理工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历:本科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家国情怀、健康身心、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审美与人文素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汽车和高端装备等领域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与运维等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与CAD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控制工程、机械电气控制及自动化、机械精度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传动与控制等。专业方向课程包括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双语),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有限元方法与应用,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机器视觉,机器学习,3D打印技术,智能运维,智能制造技术概论等。

专业优势及特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先后入选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市首批“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重庆市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以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3D打印为重点研究方向,构建了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机械设计及制造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构建了课内外联动实践教学体系,训练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设置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打造开放式的机械创新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专业于2021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志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国际认可,为学生实现国际间的学位以及工程师执业资格互认提供了具有国际质量标准的“通行证”。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汽车、高端装备(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新能源、现代电子等领域内从事装备的设计、零部件数控制造工艺、实验与研究、设备管理与改造等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生素质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

机械电子工程

学历:本科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西南,能在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控制及运维等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及模拟电子技术、机械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机器视觉、机器学习、智能运维、智能制造技术概论等。

专业优势及特色:依托“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时栅传感及先进检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围绕“智能装备”这一专业特色,建立了国内较为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并配置了包含 “重庆英才”、重庆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内的优秀师资队伍,形成了运行良好的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培养体系,专业的建设思路、教学团队业务能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体系、实验与实践教学条件与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已得到了重庆市教委以及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在2016年和2019年先后获批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就业领域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领域,如长安汽车、东风小康、海装风电、重庆机电集团、中船重工等国有企业,奥特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ABB、卡斯马汽车系统、延锋江森、传音控股等三资企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近三年初次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

测控技术与仪器

层次:本科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工程设计和实践的能力,能在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等行业中的测试技术、智能仪器、测控系统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测控电路及装置、测控总线与通信技术;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智能仪器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光学基础及测试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工程信号与系统、机器学习理论及实践;误差与数据处理、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精密仪器设计等。

专业优势及特色:依托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水平科研平台,所属学科取得了以纳米时栅和超精密蜗轮副成套技术为代表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专业突出光、机、电、信息、控制等一体化的“精密测试与智能仪器”特色。本专业是学校首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品牌专业。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在电子技术、计算机、仪器仪表和制造业等行业从事设计制造、测试计量、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工作。就业去向:研究院所、国企、三资企业,如华为、中兴、惠普、川仪集团、长安集团、西南计算机、建设集团、海康威视、富士康等。专业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0%,考研升学率连续多年接近30%。

智能制造工程

学历:本科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与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具备智能制造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意识,能够在机械工程和信息工程等智能制造交叉领域内,从事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运行维护、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智能传感与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工业网络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智能制造信息系统、智能生产管理、智能控制系统等。

专业优势及特色: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学校未来技术学院两大支柱专业之一,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资金充足,具有良好学生培养条件和学习环境。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适应国际、国家和地方发展对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智能制造专业与智能制造研究平台相结合,培养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掌握机械工程、控制工程、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信息管理、大数据建设等智能制造技术相关理论和技术,并注重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培养智能制造技术的分析、设计、开发、运行和管理及相关工程实践训练。旨在培养能够从事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系统设计、智能制造产品开发、智能生产管理、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等,具有工程师基本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培养具有研发应用型(硕士)和创新型、研发型高端人才(博士)的学生的发展潜力,具备适应智能制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所学知识交叉性强、目标明确、是国家为了适应产业结构提升而推出的专业,人才岗位需求量大,社会前景好。毕业生可以在智能制造工程、机电及自动化工程领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智能化工厂系统集成、信息管理、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三、学院联系方式

所在校区:第一学年在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普福大道459号);第二-第四学年在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

咨询电话:023-62563837,023-62563400

学院网站:http://jxgc.cqut.edu.cn/

官方微信公众号:重理工机械之家,二维码:

欢迎报考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四、供选图片

纳米时栅作为重点展项亮相国家“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成功举办“2022 ISNM Symposium on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我院学生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一等奖

我院师生受邀赴日本宫崎大学交流访学

我院举办“奋楫扬帆 机械城未来”2024年师生新年晚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