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长代言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刘小康教授
院长介绍 刘小康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荣获重庆市“最美教师”和“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北京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机械量精密测量、智能仪器、微纳传感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讲“智能传感器系统”、“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等课程。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重庆市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等项目30余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Nanoscale和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出版中文专著1部,在美国、德国和日本获得国际发明专利6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和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
院长寄语
新科技革命正引发全球制造业新发展,机械学子将大有作为。机械工程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先进教学资源,致力于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现代工程师。欢迎你报考机械工程学院,愿你成为学院“博学创新、知行合一”精神的践行者、国家建设之栋梁!
二、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上溯于1944年建校初期设立的枪械专业,学院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集机、电、测控及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学院,是重庆理工大学办学实力最强学院之一。学院以机械工程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形成了面向装备制造和汽车产业多专业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建设和重庆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拥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教授26人,硕士生导师58人,汇聚了“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两江学者、巴渝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英才等一批知名教授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研究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力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重庆市科研创新团队3个、重庆市创新研究研究群体2个、重庆市导师团队2个。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机械工程学科是重庆市一流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是重庆市重点学科。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机器人工程5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重庆市首批“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学校首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工业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为2018年新设的新工科专业。学院于2019年起与中科院大学重庆学院等研究院所和行业企业合办“智能制造菁英班”。学院现有26个专业实验室,拥有“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端装备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时栅传感及先进检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作为主要支撑学科建有 “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多个省部级学科平台。
学院瞄准国家与地方重大需求,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作为未来建设和发展重点,在“精密机械测量理论与方法”、“复杂曲面智能制造”、“机器人设计与控制”等方向形成了特色和优势。“精密机械测量理论与方法”方向发明的纳米时栅位移传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高端装备和国防军工方面取得成功应用,解决了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复杂曲面智能制造”方向在复杂曲面零件自适应制造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重大装备核心技术的封锁。近5年,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科研经费累计1.3亿元。授权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际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20余项。
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619人,研究生344人。学院遵循“三全育人”理念,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为抓手,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长安汽车、麦格纳-卡斯马、威马农机、海尔、重庆华数机器人公司等科研院所和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到企业“假期带薪实习”、“假期训练营”等活动。学院建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展丰富的科技创新活动。近5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重要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300余项;开展“机械之声”教授讲坛、“机械之声”优秀学生经验交流、“机械之声”校友讲坛、“机械之声”研究生学术论坛等系列论坛,夯实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助推机械学子成长。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有30余名学生获得奖学金赴日本山口大学、宫崎大学和韩国群山大学、全南大学等交流学习或攻读硕(博)士学位。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好评,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2021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20%。
三、学科专业
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一览表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科类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工类 (两个专业按“机械大类”招生)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器人工程 |
理工类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工类 |
工业工程 |
理工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学费: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家国情怀、健康身心、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审美与人文素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汽车和高端装备等领域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与运维等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电气控制及自动化、机械精度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传动及控制、机械精度设计等。
专业优势及特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先后入选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市首批“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重庆市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5月完成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的进校考察。专业现有专职教师56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65%。专业构建了以3D打印、智能生产线、智能装备等方向为核心,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智能制造领域高级人才。构建了课内外联动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设置智能制造相关的课程,打造开放式的机械创新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通过全程协同指导、多措并举立德树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主要包括重点就业领域,专业就业率,升学、出国等数据)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国家级一等奖23项,省部级一等奖50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长安集团等用人单位给予本专业毕业生高度评价。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菁英班)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学费: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家国情怀、健康身心、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审美与人文素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汽车和高端装备等领域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智能装备及系统的设计、智能化制造、智能运维等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智能运维、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3D打印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机器人学、智能产品设计、智能工厂集成技术。
专业优势及特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先后入选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市首批“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重庆市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5月完成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的进校考察。专业现有专职教师56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65%。专业构建了以3D打印、智能生产线、智能装备等方向为核心,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智能制造领域高级人才,与国科大重庆学院合办智能制造菁英班。构建了课内外联动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设置智能制造相关的课程,打造开放式的机械创新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通过全程协同指导、多措并举立德树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主要包括重点就业领域,专业就业率,升学、出国等数据)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国家级一等奖23项,省部级一等奖50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长安集团等用人单位给予本专业毕业生高度评价。
机械电子工程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学费:
培养目标:立足重庆、面向全国,培养具备机械电子工程相关专业领域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终生学习能力,能够在机电系统相关的机械设计、检测及控制等领域,从事产品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工作的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伺服电机及PLC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专业优势与特色:依托“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时栅传感及先进检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围绕“智能装备”这一专业特色,建立了国内较为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并配置了包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英才”、重庆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内的优秀师资队伍,形成了运行良好的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培养体系,专业的建设思路、教学团队业务能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体系、实验与实践教学条件与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已得到了重庆市教委以及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在2016年和2019年先后获批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近三年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本专业本科就业率分别达到90%、92%和86%。就业领域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领域,如长安汽车、东风小康、海装风电、重庆机电集团、中船重工等国有企业,奥特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ABB、卡斯马汽车系统、延锋江森、传音控股等三资企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在2019学年重庆理工大学毕业生跟踪问卷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综合素质较强,其中98.1%的用人单位认为能招聘到所需要的毕业生,其中对机电方向毕业生总体表现的满意度为78.9%。除此之外,本专业还大力鼓励学生考研和出国深造。2020年本专业近30名学生被厦门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录取;近3来,先后有5学生出国深造。
机器人工程
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学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了解国际科技前沿发展趋势,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掌握机器人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从事机器人领域工作的专业技能,能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相关领域从事机器人结构设计、控制系统开发、集成应用和相关方面工作的,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器人学引论、机器人机构学、机器人驱动与控制技术、机器人感知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基础、机器人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机器人操作系统、机器人视觉技术、竞赛机器人设计等。
专业优势及特色:1、依托优势学科平台,打造一流本科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依托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市首批“一流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建设,拥有“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端装备技术协调创新中心机器人技术及装备分中心”、“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以及一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富有朝气、专业从事机器人教学与科研的教师队伍。2、凸显新工科特点,突出多维交叉融合。机器人工程专业是在我校机械工程重庆市一流学科的基础上,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共同打造的多学科交叉、产学研融合,具有全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的新工科专业。专业重视多学科交叉,培养计划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传授,并由专业科研骨干担任机器人课程主讲老师,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业教学团队承担其他相关课程教学任务。专业重视产学研融合,与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重庆遨博等科研院所、企业有密切联系,并承担了专业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机器人的机会。3、响应经济社会需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机器人工程专业积极对接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需求,以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基地与机器人工程专业实验室为依托,营造创新氛围,为本专业学生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提供环境保证;以学科竞赛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将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融合起来,促进本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以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与教师科研团队相结合的模式为抓手,构建本科生、研究生和专任教师相互融通交流的学习、实践模式,为本专业学生的学业、职业、人生发展提供全程指导。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动手与集成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普遍具有宽口径、重实践、富创新的特点,还有融合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的优势。因此学生就业面广,适应性强。毕业后可进入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机器人应用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或智能产线的装调改造、运行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也能够在机器人或智能系统的研发设计单位、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集成应用公司,从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或智能系统的工程设计、技术攻关、软件研发、应用集成及运行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
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学费: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工程设计和实践的能力,能在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等行业中的测试技术、智能仪器、测控系统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智能仪器、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软件、误差与数据处理、工程光学、传感器检测、工程信号系统、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精密机械设计等。
专业优势及特色:依托高水平科研优势,转化“智能+测控”教学资源,突出“精密测试与智能仪器”特色。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主要包括重点就业领域,专业就业率,升学,出国等数据)
在电子技术、计算机、仪器仪表和制造业等行业从事设计制造、测试计量、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工作。就业去向:研究院所、国企、三资企业,如华为、中兴、惠普、川仪集团、长安集团、西南计算机、建设集团、海康威视、富士康等。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考研升学率37%,其中1/3进入哈工大、上海交大、重庆大学等985、211高校。
工业工程
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学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能熟练应用工业工程知识对工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经济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会计学、系统工程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机械制图与CAD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基础工业工程、物流工程、质量工程学、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因工程学、系统建模与仿真
专业优势:1、我校为重庆市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两所高校之一,差异化培养人才,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强调知识应用和动手能力培养,专业开办15年,生源质量逐年提高,人才需求长盛不衰,招生规模由1个班扩大到3个班,平均就业率超过95%,在重庆市具有较高知名度。2、依托机械工程一流学科,学生工程背景深厚,实践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青睐。依托机械工程重庆市一流学科,与管理、会计、计算机等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学生既能得到更好的工程教育与实践锻炼机会,又能分享管理类优势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工程背景深厚,实践动手能力强,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方法,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专业特色:1、工程与管理相结合,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按照“工程+管理+专业”模式,以机械学科打基础,管理学科强素质,专业课程强能力,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2、瞄准人才需求,服务重庆地方经济和支柱产业。以重庆市支柱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同时兼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覆盖面广。3、以生为本,产教融合,高校企业协同育人。实施“本科生导师”、“3+1”联合培养等精益培养模式,聘请长安汽车、机电集团等企业高管和知名校友等担任兼职教师,与上海汉得、北京大禹汇智等公司共建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取得显著成效。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能胜任技术性管理岗位,主要从事质量控制、物流管理、生产计划、现场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就业集中在装备制造、汽车、微电子、家电等制造行业,以及政府、高校、银行、保险、物流等服务行业,行业跨度大,适应能力强。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0%左右,考研率约为10%,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64%,学生毕业率和授位率超过90%,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等国际级、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15项。在已毕业学生中,5人进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外名校留学,61人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学科支撑
学院学科建设情况
学科 |
学位点级别 |
机械工程 |
一级学科 |
测控科学与技术 |
一级学科 |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列表
专业 |
项目内容 |
级别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国家级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国家级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重庆市首批“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 |
省部级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重庆市首批特色学科群专业 |
省部级 |
机械电子工程 |
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 |
省部级 |
机械电子工程 |
重庆市一流专业 |
省部级 |
工业工程 |
重庆理工大学特色专业 |
校级 |
工业工程 |
重庆理工大学优势专业 |
校级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重庆理工大学特色专业 |
校级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重庆理工大学品牌专业 |
校级 |
四、特色培养
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面向国家和重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和军民融合,在精密测量、精密加工和装备制造等领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学院设立“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每位教师指导6-8名学生,从“适应大学生活”到“找一份好工作,考一个好学校”提供四年不断线指导。建有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开放式实践创新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活动,注重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学院连续多年开展“方敏杯”全院辩论赛、“蓝天杯”大学生领导力挑战赛、“机械之星”年度优秀学生评选、企业实训营等活动。近5年,共有19名学生获学校年度十佳大学生、十大学霸、士继青年奖章等荣誉;与日本宫崎大学合作举办2期“樱花科技交流”,10名本科生受全额资助赴日访学;在近3年的学校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等赛事中,我院学生代表队获得冠军4项、亚军4项。
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合办了“智能制造菁英班”,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大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就读,着力培养具有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在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精密机械测量理论与方法”、“复杂曲面智能制造”、“机器人设计与控制”等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发明了全新原理的精密时栅位移传感器,解决了国防领域的若干重大需求,为我国精密数控领域增加一项重要的自主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齿轮表面电子束改性技术及装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研发的接触疲劳智能试验技术及装备实现了材料接触疲劳强度的精准获取,研发的山地农机工作状态无线检测技术及系统实现了小型联合收割机工况的在线实时监测,“产学研医”合作下研发的上肢康复机器人突破了现有同类产品只能进行被动或主动训练的技术难点。研发的螺旋锥齿轮设计制造检测成套技术获得了齿轮行业广泛应用,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研发的复杂曲面数控磨削加工技术,解决了汽轮机叶片、航空发动机叶片、船用螺旋桨的精密加工难题,为高档数控机床研发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近年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20余项。
五、学生风采
陈越灵
就读高中:重庆市垫江第一中学校
女,中共预备党员。2017级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曾任两江校区学生会外联部副部长,院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等职务,担任机械工程学院朋辈志愿者。在校期间,该生学习成绩优异,平均学分绩点3.86,获国家奖学金1次,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连续3年获得校综合甲等奖学金。先后获得重庆市慈善总会志愿者总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毕业生、重庆理工大学“十佳大学生”等荣誉称号。该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创新创业竞赛,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重庆赛区一等奖、2020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成都分赛区二等奖等,完成《上肢辅助作业柔性外骨骼设计与制作》校级科研立项重点项目,国家发明专利在审6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周杰
就读高中: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
男,中共党员。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曾任年级学生会组织部部长,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科研助管,副班长。在学习工作上,尽职尽责,获重庆市“创新能力提升先进个人”、重庆理工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士继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科创竞赛,现已结题科研立项重点项目1项,和指导老师一同申请国家专利8项,其中实质性审查7项,已获得授权1项,曾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成都赛区二等奖。
王飞洋
就读高中:青岛市第九中学
男,共青团员,机械学院2018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平均学分绩点3.86,荣获2020年国家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综合甲等奖学金,获重庆理工大学“十大学霸”“优秀共青团员”,机械学院“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刻苦学习外语,获得雅思6.5分的成绩,德语达到欧洲标准B1的水平。现任校跆拳道队队长,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跆拳道比赛女子团体第一,男子团体第二。同时担任校艺术团器乐分团吉他手,成功完成校内校外各种演出任务,获得2020年重庆市器乐专场比赛二等奖的成绩。
秦小东
就读高中:重庆市丰都第二中学
男,共青团员。2018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曾任院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技术部副部长。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被评为2020年机械工程学院“科技之星”。已和指导老师共同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已结题科研立项重点项目1项。研制自主调平碳纤维3D打印机,并在重庆理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成立3D打印工作室。获得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及重庆市一等奖2项、中美青年创客大赛西南赛区二等奖等。
肖峰
就读高中:重庆市铁路中学校
男,中共预备党员。2018级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智能服务及仿生机器人实验室成员。曾任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协会会长、年级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该生勤奋学习,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校综合甲等奖学金2次。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获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一等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银奖等奖项50余项,公开公告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5项。
六、校友风采
方敏,男,8742班,机械制造专业校友,曾任富士康集团Apple事业处开发部主管,现任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会理事,美中国际商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深圳紫荆学会理事,重庆理工大学校友会常务理事,重庆理工大学机械校友会名誉会长。曾获中国十大杰出管理人才奖。金牌理论创立者,最早提出中国进入投资理财时代及较早提出全球资产配置!

杨国兵,男,9542-2班机械制造专业校友,现为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理工大学机械校友会副会长。先后负责重庆长安跨越技术、营销等工作,从基层起步,先后担任片区经理、华东大区总监、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总公司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等职务。在新物流的大背景下,提出了商用车企业发展的新思路,规划了产品谱系,重建了营销体系,并着手构建产业生态圈,使公司在2018年跻身商用车行业的第一集团军。
魏静,男,9643班机械设计专业校友,现为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首批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重庆理工大学机械校友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传动机械学、机电传动系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内12家大型龙头企业40余项产品设计中。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信部民机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陆航预研等项目15项,企业委托开发项目3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5篇,SCI收录42篇,专著3部,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获权发明专利18件(GF专利3件);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与行业一等奖3项。
黄麟森,男,0142-2班机制专业校友,副研究员,国家能源行业标准NB/T10174-2019主要起草人之一(排名第六),现为重庆中瓦智能总经理、重庆蚯蚓数科总经理。主研的多个科技项目分别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2014年度三等奖(个人排名第三)、2015年度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二),荣获2014-2015年度共青团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工作多年来,从最底层的技术工作干起,已经成长为所在细分行业的顶级专家;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做的都是别人看起来比较笨的决定,但正是这些决定,让我的人生路充满了惊喜和挑战,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满怀期待、扬帆起航,为国家、行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价值。
七、获奖情况
近五年代表性学生竞赛获奖情况
序号 |
竞赛名称 |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
1 |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
国家级 |
全国一等奖3项 全国二等奖1项 |
|
|
省部级 |
重庆市一等奖10项 重庆市二等奖11项 重庆市三等奖9项 |
|
2 |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
国家级 |
全国一等奖4项 全国二等奖6项 全国三等奖9项 |
|
3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国家级 |
全国二等奖1项 |
|
省部级 |
重庆市一等奖7项 重庆市二等奖3项 |
|
4 |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赛 |
国家级 |
全国三等奖1项 全国三等奖11项 市级二等奖4项 市级三等奖5项 |
|
5 |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
国家级 |
全国三等奖1项 |
|
省部级 |
西部赛区二等奖2项 西部赛区三等奖4项 |
|
6 |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 |
国家级 |
全国一等奖1项 全国二等奖1项 |
|
省部级 |
特等奖5项 一等奖13项 二等奖4项 三等奖2项 |
|
7 |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
国际奖项 |
国际一等奖4项 国际二等奖9项 |
|
|
八、学院风采

1.彭东林教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中国专利金奖

2.郭晓东教授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4.“精密测试技术与智能传感器”重庆市高校优秀创新团队

5.我院组织召开重庆理工大学—日本宫崎大学智能制造学术研讨会

6.我院学生受邀赴题本宫崎大学交流访学


7.我院学生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一等奖

8.央视军事频道报道我院袁博博士团队研发的单兵外骨骼技术项目

9.我院学生获得全国智能农机大赛一等奖

10.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一等奖

11.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RoboMaster 机甲大师赛

12.我院考研学生表彰

13.我院学生在学校“青春杯”足球赛获冠军

14.我院学生在学校“重理工杯”篮球赛获冠军

15.我院举办2019年师生新年晚会

16.重庆卫视报道我院“全程导师制”

17.机械学子赴万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8.我院学生参加“大学生领导力挑战赛”校企合作项目

19.我院“智能制造菁英班”学生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论坛

所在校区:第一学年在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普福大道459号);第二-第四学年在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
咨询电话:023-62563837,023-62563400
学院网站:http://jxgc.cqut.edu.cn/
官方微信公众号:重理工机械之家,二维码:
欢迎报考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业工程专业!